快捷搜索:  

做陶泥

做陶泥(1)

每周五下午都有我喜欢的陶艺课。今天我们社团的主题是:做房子,在我们的请求下,老师终于答应让我和郭悠然一起合作咯!我们拿了许多工具和胖胖的陶泥,在已经做好的底上切出一个大圆形,然后一个劲儿地搓泥条,我负责放泥条。干得不亦乐乎。可是,我犯了一个错误:不该把泥条捏在一起。我原想:粘在一起肯定会更牢固!可事实却正好相反,辛辛苦苦做好的半成品倒塌了。第一节课过去了,郭悠然也没说我什么,“还是重做吧!”她说。我心里觉得万分愧疚,暗暗下定决心这一次要动脑经,吸取教训,争取成功。

鉴于上一次的失败,我们改变了方法:做泥墙。我们把底座切的更小,用擀面杖把陶泥擀平,再切出两条差不多大的泥块和一个较小的泥块,两边放大泥块,中间放小泥块,用刷子刷一层水,把泥块轻轻贴在底边旁。把门放上去,耶,半成品出现在我们眼前!我们离成功又进了一步,接着我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出了蘑菇屋顶,时间还有剩余,我们又做了烟囱、窗户、平台。这时正好下课,我们感到喜滋滋的,尝到了反败为胜的味道。

这次陶泥合作,我感慨颇多。首先,团队合作中成员间的信任与鼓励是那么重要;其次,失败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要抓住机会,用智慧和行动去实践去尝试,或许成功会向你招手。


做陶泥(2)

“叮铃铃,叮铃铃……”在上课铃声中,我回到了教室。老师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。“哇”身后还有两位“大汉”拎着满满两箱“玩具”——紫砂泥!

老师走上讲台,把早已准备好的视频亮了出来。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瞪大眼睛看完了视频,个个目瞪口呆——老师做陶泥跟我们玩橡皮泥似的,毫不费吹灰之力。

轮到我们自己实践了。我双手拿着尺子,用力一切,陶泥立马成了两半。我拿着其中一半搓成球状,右手用力一拍,掌中的球变成了一张“大饼,”我用一只白纸将“大饼”包住,然后使出九牛二虎之力飞快地搓起来。可是,因为力度没掌握好,不仅没搓好,还出现了许多的裂缝。我只好重新做。这次我先请教别人的方法,经过多次的询问总结和实践,我终于把象身做成功了。

下一步就是做像头了,我拿出一些陶泥搓成大小合适的圆形。可是,该怎么安呢?我急得抓耳挠腮,忽然眼前一亮——有了,用牙签。于是,我从厨房的柜子里找来一根细长的牙签,一头插在象头上一头插入象身,这样,象就长了一个大脑袋了。

最后做大腿,如果你觉得非常容易,那你就大错特错了。你若太过用力,它就会变得很扁或断,若太快则变得很细,若太慢则变得很粗……我只能去请教老师,老师一边耐心的给我讲方法及要领,一边示范给我看。不一会儿我也独立的完成了大象的整体轮廓。

最后,我又分别将眼睛、鼻子、耳朵、尾巴等细节部分做好并安上了。“大功告成!”我开心地叫道。

只见我的小象十分有趣:身体圆圆滚滚,一条小尾巴向上翘着好像在对你打招呼。它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耳朵了。两只蒲扇似的耳朵立在头顶两侧,远远的望去又象是米老鼠。

这样,名副其实的“米小象”就诞生了。


做陶泥(3)

【第1篇】

今天,我们高高兴兴地去青少年活动中心,一路上我的心激动的跳个不停。第一节课,是做陶泥的制作,开始的时候,我还不会,当看老师做了一遍以后,我就慢慢地学会了,老师说我们可以做各种形状。例如:三角形,平行四边形,蝴蝶,爱心,圆形,正方形等等。

首先,我把陶泥去掉一点,把外形给框好,再向其他的同学借一点陶泥来,做好了以后,老师 还 发下了两样东西,一个是扎陶泥的东西,另一个是一条线,接着老师又发了一盆珠子,要求颜色两颗要相同,一共要6颗珠子,共打10个结。真有意思。

下午我们进行了火灾演习,通过演习使我知道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,弯下腰,找到安全出口的标志,迅速地逃离火灾现场,不要乘电梯和跳楼。

最后一堂是铁艺制作,在这堂课里我做了一个小人和一个呼啦圈,蛮可爱的。

今天虽然没在学校里面上课,但是我还是学到了很多知识,特别的有意思,希望下一次学工活动早点到来!

【第2篇】

今天,听妈妈说,我家对面的陶瓷店里有做陶泥拉坯,我一听乐了,迫不及待跑过去,看看到底是怎样的。

“哇,人真多啊”,好不容易轮到我了。我兴奋地打开拉坯机,店主阿姨给了我一坨泥,先把它固定在转盘上,放开刹车,让转盘慢慢转动起来,把泥弄成一个大馒头形状,然后两手握住“馒头”的边缘,用力挤压,渐渐地,“馒头”高了起来,这时阿姨开始帮我钻洞,钻了一半叫我继续钻,可以每次阿姨钻出来的洞总是被我弄塌,一连弄了好几回。阿姨可能有点吃不消了,另给我一坨泥叫我自己去玩,教别人去了。这一玩就是几十分钟,再次轮到我时已经很晚了,但这时人也少了,周围很安静,我的心也随即静了下来,不一会儿就拉出了两个陶管,一个普通陶泥做的,一个高白泥做的。

我明白了,只要心静下来坚持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。

【第3篇】

这几天,发生了许多有意思的事,可是,有一件事,却让我记忆犹新。

那是一个星期二的下午。我们上了一节美术课,老师叫我们带了陶泥,让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。我们高兴地一跳三尺高。

开始做了,我左思右想:应该做些什么呢?接着,我东张西望,看看别人在做些什么,我好借鉴一下。呵呵,只见汤徐溢正在做他的一个**头,周天琪正在做着他的乡间农家,做着做着,背出了小古文的乡间农家一课,郑王浩在做大白?突然,他发出一声恶笑,只见他做了一个猥琐的怪兽。

忽然,我灵机一动,有了,就做苏27战斗机吧。我飞快的拉下一些泥,先做机身,然后,机舱。我做了一把小椅子和驾驶杆放了里进去,又做了一个机舱盖。然后,我又好不容易做了机尾,又小心翼翼的做了大机翼安了上去,不错,我又做了四枚导弹安了上去。

他看起来,十分想踩足油门,飞上天空。

下课了,我把它给朋友们看,大家都赞叹不已。我多么得意啊。

我多么想变小,带你去里面玩玩。

【第4篇】

星期天,我们小记者去旅游,旅游中,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陶吧。

陶吧顾名思义,就是做陶器的休闲地方。进入陶吧,我们便领到一块泥,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。我先把陶泥分成两份,再找了个有龙图案的模板,接着专心致志地做了起来。首先,我把陶泥放在有龙图案的模板上,用力把它压平,并且一定要压均匀,过了一会儿,一只神气活现的龙就诞生了。我小心翼翼地为陶泥着上颜色,灰色的龙立刻变为一身金光灿灿,仿佛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穿梭着,散发着正义的光芒!

做完了龙的陶泥,我又把陶泥放在有兔图案的模板上,按照前面制作龙的步骤,很快,一只可爱的小兔又诞生了。我也替小兔模型上了颜色,它“穿”着一身毛绒绒的黄袄,眼睛红扑扑的,像两颗闪烁的红宝石,嘴巴一翘一翘的,腿上还缠绕着紫色的花纹,像一朵朵盛开的紫罗兰,小小的尾巴远看像个小绒球。它在草地上自由地蹦跳着,多么可爱啊!

明天就是母亲节了,我打算把我亲手做的小龙当作母亲节的礼物送给亲爱的妈妈;把小兔留给自己,作为这次旅游的纪念品。


做陶泥(4)

星期四下午,我们班一起去远山有窑做陶泥。

首先,我们去拉胚。师傅给大家每人发了一团泥,有的同学的泥已揉好了,有的没有,我的泥没有揉好。于是,我用手把泥拍了又拍,抓了又抓,做成了一个球。然后,我把球放在了拉胚机上,心想:“这个机器怎么开呢?”于是,我围着机器走了一圈又一圈,还是没有找到开关,却无意中踩到了踏板,机器“嗡~”的一声转了起来,我被吓了一大跳!

这时,师傅走了过来。他用脚踩了一下踏板,机器就变慢了。我坐了下来,弯下腰,双手握着泥,把泥做成一个圆柱体。再在顶上钻一个洞。哎呀~,泥太干了!我把手用水沾湿,抹在泥上,想做一个葫芦的样子。于是,我用小手指把中间变细,咦~?上面是不是太大了?我用手把上面做了个瓶口,还用手指把瓶口做宽,又用手指把底修小,再加上一朵小花。终于做好了!

我请来师傅帮忙,他用鱼线把花瓶和拉胚机分开,把花瓶拿出去晒干。我真不知道花瓶会被放到哪儿?不过,这次陶艺课给我带来很多乐趣。

——龚泓予

阳光明媚的下午,我们在远山有窑拉胚、玩盘泥条。

我们各有一坨胖乎乎、圆滚滚、普通极了的泥。它像一个棕色包子。我一屁股坐到椅子上,手轻轻地在水缸沾一些水,又在“包子”的中央戳了一个很深的洞,这就是“火山口”沾好的水顺着我的指尖滤到了“火山口”里面。哈哈!熔浆流出来了!这时,我才缓过神来,迅速地把水倒掉。

开始拉胚,我使劲地揉了揉,用大拇指的第一个关节往外拉、拉、拉。哎,太慢了!我的脚用力一踩,拉胚机“嗡——”地转了起来,糟糕!泥飞到了空中!好像在和风儿跳舞。我用双手紧紧握住葫芦的腰,轻轻地往上扶,细细的腰线就展现在我的眼前。双手的食指背靠背往里抠,做出了葫芦的上半身。指尖闭拢,小心翼翼地捏住边缘,葫芦薄薄的嘴唇做好了!

再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,有的像被风吹歪的稻草人,摇摇欲坠;有的倒在拉胚机上,烂醉如泥,睡着了;还有的已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。我们用一块块粗糙的、不起眼的泥土,变成了一个个有生命的,精美的罐子、坛子、碗碟、花瓶!


做陶泥(5)

拉胚开始了!第一次,我把和好的泥团放到转转盘上,邯郸学步地照着别人的样子,东搞搞西弄弄。本想来个开门红一气呵成,没弄几下就以失败告终,一败涂地。

第二次,听了加睿妈妈的指导。我重振旗鼓,手扶在泥巴的两边,脚踩转盘加速器,手忽高忽低,像音乐会上的指挥家。过了一会儿,我兴奋地对师傅高声喊道:“师傅,成功啦!成功啦!”师傅闻声走过来一看,一脸诧异地说:“你这陶器怎么没个洞洞呢?”我一看,心里想:这还不是什么陶器,只是个椭圆形的泥巴。“唉!也罢。”

第三次拉胚开始了,我记住了师傅的话,我往泥巴中间狠狠地戳了个洞。然后又照原来的样子,扶啊、踩啊、时不时蘸点水来。我正又要准备大喊师傅时,忽然发现我把这个洞给戳穿了,是个没底的陶器。

第四次,我看到别人做的各种各样,五花八门。暗下决心,我也要做个有宽有窄,很有个性的陶器,哪怕是个酸菜老坛呢!我又开始了,做个细脖子的花瓶。做着做着,只听“嗖”的一声,仔细一看,差点没乐出声,怎么啦?原来我两手一用力,这个细脖子被我给截肢了。看着手里的一半脖子,再看看转盘上剩下的瓶底,忍不住说了句:“看来只能叫师傅来了。”师傅一来,熟练的技术简直是神乎其神。转眼间,一个精致、漂亮的陶器就出现在我的眼前。


做陶泥(6)

昨天下午,妈妈带我到“陶然陶艺馆”去做陶泥。

一进门,我就被这满屋子里的陶艺作品吸引住了。屋子里到处摆放着大大小小、各式各样、五彩缤纷的瓶瓶罐罐,让人看得眼花缭乱。屋子的一角有几台像磨盘一样的机器在几个哥哥姐姐的操作下,不停地转动。在我看得正入迷的时候,一位哥哥走到我面前说:“小朋友,你也要做陶泥吗?”我心里跃跃欲试,点了点头。哥哥就帮我系好了围裙,让我坐到了机器跟前,还帮我放了一块褐色的泥巴。我就照着哥哥教的要领,开始自己做了起来。

我想做一个漂亮的“杯子”。一开始我很紧张,生怕自已做坏了、做不成功,不敢下手。在妈妈的鼓励下,我勇敢地动手做了起来。可不知为什么,随着“磨盘”的快速转动,我的泥巴越做越小,甚至连最后一小块泥巴,也被我不小心踩踏板的劲太大,“嗖”的一声,飞到了地上。

这时,那位哥哥走到我面前又帮我放了一块泥巴。又用和蔼可亲的语气教我做陶泥的基本技巧和手法。还不时地安慰我,让我不要灰心,也不要着急,要慢慢地做、细心地做。在哥哥的指导下,我的“杯子”终于做好了,虽然样子有些不好看,粗糙了些,但还是做成功了。而且受到了哥哥的表扬。这让我很开心!

做陶泥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启示:做事不能心急,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事情,更要慢慢来,细心地做。只有这样,才能成功!


做陶泥(7)

陶泥也许是那样平平无奇,可经历一番“整形”后,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?这不,今天早上,我们就去陶艺馆体验了一把。

初来乍到,满馆的陶泥艺术品与工具映入我的眼帘,我们异常兴奋,师傅们带我们参观了一下,为我们做示范,我们全神贯注地观察着,慢慢地,陶艺品就完成了。我心中窃喜,这对我真是小菜一碟。

我捧着一块陶泥,放在陶瓷转盘上,突然,陶泥嗖地飞了出去,砸在我的身上,留下了它的印记,给了我一个下马威。我开始意识到它的难度。我再次把陶泥放在陶瓷转盘上,小心翼翼地做起来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基本模型定好,看着身边的朋友都做得很好,我心急了。我把陶泥按了按,揉了揉,捣鼓了一下,不料,捏着捏着,就变形了,第一轮——败。

心急吃不了热豆腐,我静下心,卷土重来。我认真地总结失败之处,当要做成的时候,因为把握力不好,第二轮——又败。

接二连三的失败令我受挫,原本那份自傲不在,拦路虎让我不自信。我不会被打败的声音突然我在耳边回荡。拾起信心,卷起袖子,准备重新好好干一番。我集中注意力,一丝不苟地捏造,功夫不负有心人,终于成功了。

不经历风雨,怎能见彩虹?这陶泥终于在我的手下“整形”成功了。见着自己的艺术品,甜于心,喜于色。


做陶泥(8)

紧张的考试已经过去,同学们集中教室,昏昏欲睡地听老师讲东讲西。明明已经快要睡着了,可一听老师说的“放学”两个字,就立刻来了精神,像打仗一样,用最迅猛的速度背起书包,冲出了教室。

我们几个像出了笼的小鸟似的,来到了何子舟家里。阿姨为我们每人倒上饮料,笑眯眯地对大家说:“考试结束了,大家好好放松一下吧!”子舟也摆出一副女主人的样子,说:“同志们,近几天大家奋战在统考一线,辛苦了!在此,我向大家和我表示慰问!来,干杯!”大家都笑了,纷纷举起饮料,喝她碰了杯。

“酒”足饭饱之后,我们来到了楼下一家陶艺坊里玩。里面有“拉坯石土”和“彩色黏土”两个项目,我选择了“拉坯”。

穿上围裙之后,店里的工作人员——一位大哥哥递给我一块木瓜那么大的陶泥,说:“要把这块泥里的空气砸出来。”说完,他拿起陶泥,使劲向桌上砸去,重复了好几次。我好奇地问:“把空气砸出来有什么用?怎样表示空气已被砸出来了呢?”大哥哥笑着对我说:“当然有用啦!如果陶坯里留有空气,烧出来的东西就会很容易碎。你瞧,泥块上的裂缝就是空气被砸出来后遗留下来的。你只要把它砸到没有裂缝出现就可以了!”

我学着大哥哥的样子,花了九牛二虎之力,终于把泥块砸好了。大哥哥把我带到一个奇怪的机器旁。这个机器大小和形状极像拖把专用水桶。只是,它并不是空心的,上面还有一块白色的,直径二十厘米左右的圆盘,上面有一圈一圈的花纹。它的右下角有一个类似于踏板一样的东西。

大哥哥吩咐我坐在“拖把水桶”旁边,摆正姿势后,他小心翼翼地,好像捧着一个极易破碎的玉瓶似的,按照盘上的花纹把泥块放在盘子的中央,告诉我,之所以这么做,是因为假如放歪了一毫米,做出来的东西就会失去平衡的美!我在一边看着,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。接着,他让我把手沾湿,洒了点水在泥上。他踩下踏板,白色的盘子魔术般地转了起来。我有点儿不知所措时,他告诉我:“用力点压泥块的下方!”我照做了。只见泥块渐渐地高了起来。“在泥块顶上用一根手指用力往下按!”我按了下去,一个洞出现了,越来越深,越来越深。然后,我捏住泥块的边缘,一个瓶口出现了,泥块,不,应该叫花瓶。形状越来越典雅,高挑。原来不起眼的泥块,已变成了漂亮的花瓶!

想必,一件东西,哪怕是泥土,只要认真对待,它也会成为最为精美的艺术品。


做陶泥(9)

今天又到了一个星期当中我最期待的一个日子——陶泥课。

我们三五成群的来到教室,坐在自己的位置上,就等老师发陶泥了。等人都来全了,老师开始发陶泥。我拿到陶泥,在想一个做一个什么?我左思右想,哈哈,想到啦,我要做一个大色子!对,就是大色子!

我拿起陶泥,我把它搓成一个圆,然后,把它拿起来,我把它举过头顶,往桌子上用力一摔“呀!不好用力过猛!”我大尖叫起来。把老师都吓了一跳,最后我又把头给低了下去,看来,得控制自己的力度,我暗下决心。然后我把那块人不像人、鬼不像鬼的陶泥拿了起来,还是一样,把它放在手心搓成了一个圆,润滑湿润的陶土在我手指间摩擦。我可不敢像上次一样那样莽撞了,俗话说得好,一回生二回熟嘛。我把陶泥握在两指之间,在桌子上轻轻的敲动,不时的翻面,用水抹平凹凸的地方。哈,一面已经成型了,如镜子一样平,一点都不粗糙,很光滑,在人的手指间很舒服,很凉。

接着我又把它翻了个面继续对着桌角子轻轻敲打,直到它其他五个面都一样,我才把它给翻了个个。当其他五面都好了之后这个色子也就完成一大半了,我又问老师借了一个专门雕刻陶土的一个长条状椭圆形,一头较粗,渐渐变细,似锥形,我握起,用那个较粗的一面对着我的色子戳了一个洞,在另外一个地方出了两个洞,虽说洞的大小不一样,可还是比较工整的。

不一会儿,我的大色子就完成了。

看着自己亲手的劳动结果,有种喜悦感涌上心头。


做陶泥(10)

不久前,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南宁游玩。

住进了酒店后,爸爸说三祺广场有一家新开的泥娃陶,要带我去做陶泥,听到这消息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。第二天,我们早早就起了床,吃过早餐后就赶往三祺广场。进入广场,首先印入眼帘的是高大上的大厅和电梯,亮堂堂的,整栋大楼共有7层,分别有大型地下停车场、儿童游乐园、服装店、化妆品店、玩具店等等,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。

来到三楼的泥洼陶店,墙壁的木架里摆放了各种各样的美丽可爱的陶器,有碗、杯子、花盆、花瓶……让人眼花缭乱!据陶泥店的叔叔说,这些漂亮的成品和还未上色的半成品陶器都是好多大、小朋友们来店里亲手制作的。于是我决定做一个花瓶送给妈妈,明年再做一个水杯送给爸爸。

开始做陶泥了。陶泥店的叔叔拿来一大坨泥巴、一个小喷水壶和一把小木槌。他告诉我:“先把泥巴压扁,然后再喷点水在泥巴上,把它卷起来,再用力将泥巴摔在桌子上,如果小朋友力气不够,就借助小木槌来拍打,只要反复十几次,让泥巴变软就可以制作出精美的陶器。”听了店员叔叔的话,我就开始动手揉泥。

首先,我将陶泥用小木槌压扁,就像擀面一样,接着就在泥上洒上少量的水,卷起来后,使出全身喝奶的劲用小木槌拍打陶泥,最后又用力把它摔在桌子上,经过反复的揉捏捶打后,泥巴变得又松又软。接下来就要开始制作花瓶了,叔叔接来一盆温水,把我叫到转泥盘的座位坐好,把泥巴捏成一个圆球状放在转泥盘中间,启动开关,转盘立即飞快地转动起来,我将双手放入盆中弄湿后,用手轻轻地握着手中的泥,大拇指慢慢往泥中间伸进去,很快就成了一个碗,然后再捧着陶泥慢慢地往上提,4个手指按在外面的瓶身,大拇指轻轻插入瓶口处的同时向外按,接着又继续将瓶身往上提的同时往里压,就这样,瓶颈和瓶口做成了。为了让瓶颈再小一点,瓶身大一点,就双手轻轻扶着瓶颈处往下拉,就这样,花瓶的形状做好了。为了让花瓶更漂亮些,最后,我又用一点泥巴慢慢揉打好了,做成一朵花的样子。经过我的不懈努力,终于做好了一个精美、漂亮花瓶。爸爸妈妈看了,乐得合不拢嘴。

通过第一次做陶泥,使我懂得了,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用心对待每一个细节,就能做好每一件事情。


做陶泥(11)

今天,我和我同学林子明一起去大学城做陶泥,到了做陶泥的地方,我看见一位老师在教两个学生。

我们过去问老师,陶泥是怎么做的,老师就向我们介绍:“你们要做手工的还是机器的?”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:“我们要做手工的。”因为是第一次做选择手工的',我想手工的应该比较好玩吧。

老师给我们一块泥土,让我们使劲地拍打里面的空气,拍着拍着,大约过了20分钟,老师说要做什么先想好,我们想了想说:“做杯子吧。”这时老师拿出两个手动的大转盘,老师让我们把泥巴放上去,我们把转盘转动起来,把泥打成圆,再用大拇指往中间撮一个小洞,边转边捏,把杯子的形状给捏出来,在再杯子外面做些装饰,再捏了条手柄,老师说:“杯子已成形,但还是半成品,得让杯子凉一周,下周把杯子烧制一下,就是成品了。

听了老师的话,我们都好期待下周看我们的劳动成果!


做陶泥(12)

每周五下午都有我喜欢的陶艺课。今天我们社团的主题是:做房子,在我们的请求下,老师终于答应让我和郭悠然一起合作咯!我们拿了许多工具和胖胖的陶泥,在已经做好的底上切出一个大圆形,然后一个劲儿地搓泥条,我负责放泥条。干得不亦乐乎。可是,我犯了一个错误:不该把泥条捏在一起。我原想:粘在一起肯定会更牢固!可事实却正好相反,辛辛苦苦做好的'半成品倒塌了。第一节课过去了,郭悠然也没说我什么,“还是重做吧!”她说。我心里觉得万分愧疚,暗暗下定决心这一次要动脑经,吸取教训,争取成功。

鉴于上一次的失败,我们改变了方法:做泥墙。我们把底座切的更小,用擀面杖把陶泥擀平,再切出两条差不多大的泥块和一个较小的泥块,两边放大泥块,中间放小泥块,用刷子刷一层水,把泥块轻轻贴在底边旁。把门放上去,耶,半成品出现在我们眼前!我们离成功又进了一步,接着我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出了蘑菇屋顶,时间还有剩余,我们又做了烟囱、窗户、平台。这时正好下课,我们感到喜滋滋的,尝到了反败为胜的味道。

这次陶泥合作,我感慨颇多。首先,团队合作中成员间的信任与鼓励是那么重要;其次,失败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要抓住机会,用智慧和行动去实践去尝试,或许成功会向你招手。


做陶泥(13)

在南塘老街有一家陶艺店。里面有着琳琅满目的陶器和茶具,最吸引我的是他们店里可以亲手制作陶器。暑假里,我终于有机会如愿以偿去大显身手一番了。

我系上围裙,和一位漂亮阿姨一起坐了下来。只见她拿了一块陶泥放在转盘上。轻轻地踩下踏板,转盘就飞快地转了起来。她用双手轻轻拢住陶泥,陶泥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,瞬间拔地而起,变得细细长长的,好像一个迷你的灯塔。她又用手捂住“小灯塔”,立马又缩了回去。看得我心痒手痒。阿姨看着跃跃欲试的我笑着说,接下来就看你的喽!我望着飞速转动的转盘和陶泥,感觉它们是在逃避我,不想让我碰到。随后我用打湿的双手轻扶上陶泥时,瞬间被陶泥柔软的触感给征服了。滑滑的,软软的,像极了小婴儿柔嫩的皮肤,让我都不敢用力的捏它。我轻按着,小心的把它往上提,轻轻握着它椭圆的身子,渐渐的它变长了,摇摇晃晃的,像个醉汉似的'。我小心翼翼的扶着,不知所措。阿姨及时地把住我的手,从“塔顶”往下用力一压,它立马听话的变成又矮又胖的原样啦。

陶泥的热身运动完成之后,阿姨教我用食指在陶泥顶端轻轻按出一个洞,紧接着,大拇指朝外,三指在里,手掌紧贴陶泥壁,随着转盘的转动,陶泥神奇的变成了一个笔筒的样子。接着阿姨让我用拇指和食指轻捏陶泥上半部,开始做瓶颈和瓶口。可在不知不觉中,瓶颈越来越长,变得跟长颈鹿脖子似的。我让自己静下心来,慢慢的用手拢住瓶口,瓶颈渐渐的出现了。接着用手轻点住瓶颈上部,瓶口就缓缓的出现了。要想一个大小合适自己喜欢的瓶口可真心不容易啊。慢慢的,在我一次又一次不断调整中,一个有模有样的瓶口终于完成了。而我想要做一个有花朵形状的瓶口,在阿姨的指导下,我轻轻的在瓶口的边缘往里挑了五下,一朵花型的瓶口就出现了。好像在微笑的朝我说,小主人,你好呀!就这样,一个有灵魂的,独一无二的花器,在我不断的揉捏和调整下,以自己独特的,完美的样子呈现在我的眼前。

此时正值傍晚时分,细碎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射进来,让一切事物看起来格外的温馨。我注视着落日余晖下亲手制作的花器,心想,不管做任何事情,都要持有欢喜的心,带着耐心和细心,还要学会创新,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,这样的你一定会越来越好的!


做陶泥(14)

今天天气真是好,大家心情也渐渐好!正好明天表姐他们就要回家了,总不能不留纪念吧!

呃,正好我和表姐都没做过陶艺,所以,妈妈就让我俩做陶艺。

以前,我听说做陶艺非常好玩,所以一听要去做陶艺,就十分兴奋。

到了岁宝百货,我和表姐就急忙跑到陶艺吧,今天陶艺吧很冷清,只有一个小朋友在做沙画。

趁妈妈和员工说话的功夫,我和表姐也没闲着,把陶艺机上的泥扒下来,在机子上面当橡皮泥玩。

好不容易开了机子,拿了泥,我们就你一手我一手地玩了起来,那个叔叔告诉我们,先要固定好中心,再用手指头把中心点转一个洞,用大拇指再那里转来转去,让洞或大或小,再把其他的手指托住外面,往上或下提或压,控制高度。在适当的时候还要洒水在泥上,保持湿度。不一会儿,一个长颈瓶就呈现我们面前。我们只在上面署了名,是用表姐的“特种艺术字”写的,还注了日期。一个好花瓶,不仅限于形状的完美,还有颜色,表姐建议不要用太接近的颜色,于是,我们就选了柠檬黄和草绿,在2月28日取货。

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“第一次”经历,我觉得我的第一次做陶艺是甜蜜的,因为我成功了,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一种新的程序!


做陶泥(15)

我们三五成群的来到教室,坐在自己的位置上,就等老师发陶泥了。等人都来全了,老师开始发陶泥。我拿到陶泥,在想一个做一个什么?我左思右想,哈哈,想到啦,我要做一个大色子!对,就是大色子!

我拿起陶泥,我把它搓成一个圆,然后,把它拿起来,我把它举过头顶,往桌子上用力一摔“呀!不好用力过猛!”我大尖叫起来。把老师都吓了一跳,最后我又把头给低了下去,看来,得控制自己的力度,我暗下决心。然后我把那块人不像人、鬼不像鬼的陶泥拿了起来,还是一样,把它放在手心搓成了一个圆,润滑湿润的陶土在我手指间摩擦。我可不敢像上次一样那样莽撞了,俗话说得好,一回生二回熟嘛。我把陶泥握在两指之间,在桌子上轻轻的敲动,不时的翻面,用水抹平凹凸的地方。哈,一面已经成型了,如镜子一样平,一点都不粗糙,很光滑,在人的手指间很舒服,很凉。

接着我又把它翻了个面继续对着桌角子轻轻敲打,直到它其他五个面都一样,我才把它给翻了个个。当其他五面都好了之后这个色子也就完成一大半了,我又问老师借了一个专门雕刻陶土的一个长条状椭圆形,一头较粗,渐渐变细,似锥形,我握起,用那个较粗的一面对着我的色子戳了一个洞,在另外一个地方出了两个洞,虽说洞的大小不一样,可还是比较工整的。

不一会儿,我的大色子就完成了。

看着自己亲手的劳动结果,有种喜悦感涌上心头。


做陶泥(16)

踏入陶泥作坊,那里摆放着的琳琅满目的作品使我眼花缭乱。我心动了,挽起袖子,跃跃欲试。手头正缺一个洗毛笔的笔洗。对,就这么办。心里有了目标,我便开始动手了。

一位大哥哥拿来一块泥巴,放在转板上,打开开关,转板和陶泥一起转了起来,感觉像在逃避我,不让我碰它。我用双手轻轻地扶着,那转动着的陶泥像婴儿的皮肤般滑滑的,柔柔的。我都不敢用力挤它,按它。过了好久,陶泥还是纹丝不动。我生气了,用力一挤,笔洗的下半部分竟奇迹般地出现了。我大喜过望。

可是新的困难旋即又来了,泥巴越“长”越高了,都可以和喜玛拉雅山媲美了!它活像个醉汉,摇摇晃晃的,我小心翼翼地扶着,不知所措。没办法,只得求助大哥哥。大哥哥从“山”顶往下用力一压,它就听话地慢慢变矮了。大哥哥告诉我,要用两个大拇指用力压陶泥的中间,但不能压到底。渐渐的,一个小小的洞就出来了。然后大拇指稍稍用力,轻轻往外拉,中间的洞越来越大,一个笔洗的样子呈现出来了!我高兴极了。没想到一得意,矮矮的洗笔盆变成了高高的杯子了。我试着一边捧着“杯子”。一边用大拇指慢慢往下压,终于又变回来了。原来手心往外拱,大拇指往下压它就变胖些,手心往里挤,它就会变成瘦瘦高高的模样,真是太神奇了。

最后在听到妈妈说这个形状最漂亮时,我关掉了转板的开关。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作品,真是越看越得意!

做陶泥靠的是耐心和细心,还要边研究边探索。做题目也是一样,我们都要认真对待哦!


做陶泥(17)

最后,我还是请妈妈帮助我,妈妈也觉得很难做,反复弄了四、五回才弄好一个四不象的杯子,最后,我发现地上、桌子上、凳子上、腿上到处都是泥巴,东西没做好,自己却成了个“小泥人”了,我和妈妈分工合作,妈妈洗东西,我拿一块小抹布,擦桌子、地板和椅子,之后,我又洗了一个澡,从“小泥人”变回了“小公主”。

我觉的今天玩的真是又累又高兴啊!

作文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